每年的9月10號是我國的教師節,老師們是辛勤的園丁,每天都在辛辛苦苦的澆灌祖國的花朵。那么,教師節的由來及習俗 教師節有什么意義。
教師節的來歷
新中國成立前,曾經出現過兩個版本的教師節。1931年教育界人士自發組織設立、旨在呼吁改善教師待遇的“6月6日”版教師節。1939年國民黨政府教育部設立的“農歷8月27日”版教師節。然而前者國民黨政府不予承認,后者因為戰爭等原因并未在全國推行。
1985年9月10日,全國的教師們迎來自己的教師節。1981年3月,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,中國民主促進會的17位政協委員聯名提交了一份提案:建議確定全國教師節日期及活動內容案。
1985年1月,國務院總理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上提出建立教師節的議案,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這一議案,確定每年的9月10日為教師節。
教師節的意義
建立教師節,標志著教師在我國受到全社會的尊敬。這是因為教師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們國家的未來。教師的工作同每個家庭、每個兒童、少年、青年息息相關。在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中,教師起著巨大的作用。教師是鑄造人類文明的工程師,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和建設者。
人類文明發展的連續性,有賴于一代又一代的教師的勞動。一個社會、一個國家、一個民族,如果沒有教師辛勤的、有效的勞動,那么,這個社會、國家和民族的文明進程就會遭受損失。所以,一部文明史,離開教師的因素,是不可想象的。
人類的文明發展離不開老師的知識傳授,教師節的設立也是反映了對教師這個職業重要性肯定,也鼓勵了教育崗位上辛苦的老師們。
文章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網站管理員刪除。